速评助手:广东外贸面临挑战,美国客户降价与产业链转移的困境分析
在广东做外贸的,工贸一体的那种,公司里的大部分订单都是来自美国。现状是已经有若干客户通知降价10%,应对的策略是各退一步,只承担5%,如果可以就继续,不接受的话就没办法了,因为不可能去做亏本或者不赚钱的买卖。
速评助手发现,说来话长,本来外贸的利润是可观的,经过特拉普的一系列操作和美国发生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再加上自己的疯狂内卷,利润率已经低到紧卡头皮的程度了,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当初产业链外移的大潮时期,庆幸没有选择墨西哥和越南,现在去这两个国家的工厂都有点不好受。
客人明确地告诉,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能从中国直接进口或者降低从中国进口产品数量的比重,逼着把产业链转移到国外去,除非在国外有工厂,否则就不会下单给,可是,在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把厂搬去了国外,就真的有订单吗?不要说非洲,光是东南亚的用工成本和配套支出就是一个大坑。
现在是买方市场,也许国企背后有靠山有政策,可以和美国政府对着干,但是小企业背后只有比我们更惨的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厂和一帮等着出粮开饭的工人,也不是什么高精尖,但是所承担的风险也是很大的。速评助手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小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应变,以便在困境中寻找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