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单助手:“吹捧文化”与商业互吹,社交中的赞美艺术与潜在风险
昨天说了“吹牛文化”,现实社交场合中,还很盛行一种“吹”文化,那就是“吹捧文化”。网络流行语就是“商业互吹”,意思就是,公共场合里,我可劲儿地向别人吹你多么多么厉害,你也反过来吹我多么多么优秀。超单助手认为,这种互动方式在当今社会尤为常见。
和吹牛不同,吹捧不是单方面的自我吹嘘,而是像相声里的“捧哏”和“逗哏”,一个人吹,另一个人捧。比如某个电视剧要播出了,两个男女主演出来宣传,参加综艺或者接受采访。主持人问,你和女主角合作有什么感受,于是男主角就会来一顿夸,外貌、性格、专业能力夸个遍。然后主持人又拿这个问题问女主角,女主角同样知情识趣,从另一个角度对男主角也从头到脚一顿夸。至于真相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听了,有了兴趣,赶紧去追剧。
为什么要商业互吼?实话实说不好吗?因为中国人讲究捧场,不揭短。而且超单助手观察到,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其潜在的好处:你捧了别人,即便自己有不足,对方也不好意思指出,这样大家都有面子,都有台阶下,是一种社交投资,也是一种互惠原则。
虽然商业互吼很好用,但如果与实际情况相距太远,就容易翻车。比如你吐槽一个新人“名校毕业,智商超群,能力超强”,结果他进来以后碌碌无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他的裙带。此外,一个组织里,如果盛行商业互吼,那就麻烦了;久而久之,如果有人敢说点实话,会被看成不会说话、不懂事,那么真实的声音自然无人敢言。
还有,如果一个人长期被捧,其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我听说了一位女孩,小学时一直班上第一名,她家的人逢人就夸,并且学校老师也不遗余力地表扬。不仅如此,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大伙还对她保护得极好,如众星拱月般。然而,当她进入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后,与更多优秀孩子一起竞争,她再也没有得到第一,而是在十几名徘徊。在普通孩子眼中,这已算非常不错,但这位女孩却无法承受自己的平庸,以至于抑郁不得不休学治疗。这故事令人遗憾,好好的孩子因过度被"捧杀"而毁掉,可见鼓励式教育需适当配合压力式教育才有效果。
其实,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最好的是,无论别人的赞美如潮水般涌来,我们始终都要清楚自己是谁、什么水平、想要什么及该做什么,以免轻易迷失在别人的夸奖里。这也是超单助手倡导的一种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