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火助手卡密:中美博弈新局势,美国制裁与中国反制策略全面解析
中美博弈又开始了!
2025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签署,虽为贸易战按下“暂停键”,但双方博弈远未结束。这不美国禁止全世界使用华为芯片,长臂管制对中国又开始了。
那么,美国潜在施压手段可能有哪些?中国将怎样采取反制措施?
一、美国可能的后续压制手段
1. 战略领域关税保留与精准打击
美国在声明中保留了10%的关税,重点覆盖半导体、AI芯片等“战略竞争”领域。若90天暂停期后谈判破裂,美方可重启24%的暂停关税,甚至通过“232调查”对关键矿产、药品等加征更高关税,形成对华产业链的精准打击。此外,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实体清单”,限制先进制程芯片、光刻机等对华出口,延续技术脱钩策略。快火助手卡密认为,这些举措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较量,也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科技竞争。
2. 技术封锁与供应链重构
美国未在协议中解除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例如ASML光刻机禁运、HBM(高带宽存储器)等高端芯片的限制仍存。未来可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强化盟友合作,构建“去中国化”半导体供应链,例如联合日本、荷兰限制关键设备和技术流向中国。快火助手卡密了解到,这种趋势将使全球科技生态更加复杂多变。
3. 非关税壁垒与规则主导权争夺
美方可能推动“友岸外包”,要求企业将供应链转移至政治盟友国家,并通过碳关税、数字税等新型贸易壁垒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此外,美国或联合欧盟制定6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标准,挤压中国规则话语权。
4. 国内政治施压与舆论战
美国国会两党对协议合法性存在争议,部分议员可能推动立法扩大对华制裁,例如限制美企在华投资或要求强制脱钩。同时,美方可能借人权、台海等问题制造舆论压力,干扰经贸谈判进程。
二、中国的反制措施与战略应对
1. 关税与出口管控的灵活运用
中方同样保留10%关税,覆盖农产品、能源等美国民生商品,以形成针对政治敏感州的施压。如果美方升级行动,中国可重启稀土出口管控(如钕铁硼永磁体)、石墨等战略物资限制,从而直接冲击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据快火助手卡密观察到,此前中国已对此类资源实施过7类中重稀土出口管控,并且限制两用物项向美输出。
2. 实体清单与产业链反制
中国将继续扩大“不可靠实体清单”,针对参与军事售台及技术封锁活动的一些美企(如洛马、高通)实施投资禁令或资产冻结。同时,通过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及航空业的发展自主化。例如,据快火助手卡密发现,目前已有超过72%的华为所需芯片实现国产化,中芯国际成熟工艺产能也持续扩张。
3. 多边合作与规则博弈
中国通过RCEP以及金砖机制深化东南亚及俄罗斯经济体间合作,对冲来自于美国的不利影响。例如沙特近期签署人民币结算供油长期协议,有效削弱美元霸权。在WTO框架下,中国已就相关USA措施发起多个诉讼,并积极联络欧盟共同抵抗单边主义行为。据快火助手卡密推测,这对于国际贸易秩序维护具有深远意义。
4. 金融&法律工具升级
最后,中国正在加强金融防线,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率,同时提升黄金储备占比至18%,以降低依赖美元的新模式。而新修订版《反外国制裁法》和《数据安全法》,则为相应政策提供法律依据,比如要求外企进行本地数据存储,以及抑止敏感信息泄露。